媒體報導

你我都有可能遇上的老化病:「白內障」該如何被治療?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白內障屬於眼疾中最常見,也最容易造成生活困擾的老化病症。隨著現代3C產品的普及,罹病族群的病齡正不斷下修;若想維持視力的清澈透亮,該如何面對這個老化症呢?

人體的老化,時常會伴隨許多不同的器官病症。例如關節開始出現退化性關節炎,或者大腦退化罹患失智症。而對應到眼球時,最有名的「老病」就屬白內障莫屬。當水晶體中的化學成分改變,水晶體變得混濁,進而導致視力模糊,就稱為白內障。它不僅是台灣相當普遍的老人病之一,也是導致國人眼盲的主因之一。

白內障雖不可逆,萬幸的是它並非絕症,甚至還是眾多致盲疾病中最容易治療的一種。根據健保署統計,106年全國白內障手術近22萬件,國內每年就有約20萬隻眼睛經歷過白內障手術。

肉眼成像最關鍵的器官──水晶體

如果把眼睛比喻為「人體相機」,眼球中的水晶體,就像是能夠隨心所欲調整焦距的鏡頭,讓我們無論看近或看遠,都能看清楚外界景色。但當水晶體變得混濁時,就像在鏡頭前加了一片毛玻璃,看出去的景色都變成一片朦朧美;而患者早期會產生視線模糊、眩光、影像重疊、對比視力降低等症狀。

由於白內障的形成原因,是眼睛內部的水晶體本體產生模糊,無法靠眼鏡這種外在配件來矯正;因此目前公認有效且快速的治療方式,便是透過手術植入「人工水晶體」來替換原本退化的水晶體

image3
Photo Credit: TNL Brand Studio
人工水晶體分三種,你最適合哪一種?

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水晶體分為三種,分別是「單焦點」、「多焦點」和「長焦段」,三者間的主要差別在於看近看遠時會有不同的效果。

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就如同基本款,雖然費用可由健保給付,但其作用原理類似望遠鏡頭,較適合在固定距離遠看,當物體距離較近時,視線就容易產生模糊。因此,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就不太適合經常需要切換視線距離的族群。不過現代人的視覺體驗繁忙,有時低頭看手機,有時又抬頭起來看路,常常有忽近忽遠、切換視線距離的必要;因此能加價購買的 「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」便應運而生。

image2
Photo Credit: TNL Brand Studio

其中,「多焦點」和「長焦段」就屬於「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」。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運作原理類似結合望遠鏡和特寫的定焦鏡, 能夠同時看近或遠;但也因為遠近影像同時投射,容易出現夜間眩光的問題。此外,當遇到看電腦、儀表板、炒菜這類型的「中間距離」,視線也會顯得較模糊。

而「長焦段人工水晶體」則是目前的最新科技,可以將其比喻為出門旅遊必備的變焦鏡;類似自然眼睛有一段連續清楚的範圍,看東西由近處至遠方,都能有連續且清晰的視覺品質,改善了某些距離看不清楚的問題。

image4
Photo Credit: TNL Brand Studio
長焦段「全段對焦」,整段視界都清晰

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同時改善白內障、遠視、近視、散光與老花眼,克服了切換視線距離時產生的視線模糊;且在使用上最接近於眼睛的「自然視覺」,所以日常用眼時也較不易產生疲勞。

最後也最重要的,平常就應多注意眼睛保健,每用眼30分鐘就停下休息10分鐘。發生視力問題時,儘早詢問專業眼科醫師,調整日常的用眼習慣,提早幫眼睛做好抗老保養。

資料來源/關鍵評論網: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video/124411

馬上訂閱電子報,隨時掌握護眼資訊